岩溶地貌区,溶洞星罗棋布,暗河纵横交错,如同一个地下迷宫。在这样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打井,漏浆、坍塌风险频发,水资源也极易流失,打井难度超乎想象。我们的打井队经过大量实践与研究,创新性地构建了 "探 - 固 - 滤" 工艺体系。
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我们探索地下溶洞的 "透视眼"。通过向地下发射特定频率的地震波,并精准接收反射波,能够以高达 0.5 米的分辨率,清晰地勾勒出溶洞的分布情况。地质雷达则进一步对溶洞进行精细 "扫描",利用电磁波的反射特性,精确测量溶洞的体积,为后续施工提供详尽的数据支撑。
针对井壁加固难题,我们采用 C60 高强度纤维混凝土。在混凝土中均匀混入高强度纤维,这些纤维如同混凝土内部的 "钢筋骨架",极大地提升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,相较于普通混凝土,抗裂性能提升 40%。当将其用于井壁浇筑时,能有效抵御溶洞周边复杂地质应力,防止井壁出现裂缝甚至坍塌。
滤水层的设计关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水质保障。我们在滤水层安装多层级不锈钢滤水网,孔径从 2mm 到 0.1mm 呈梯度分布。较大孔径的滤网先行拦截较大颗粒的泥沙,随着水流逐渐深入,较小孔径滤网进一步过滤细微杂质,在有效阻隔泥沙的同时,最大程度保留了含水层的渗透能力,确保水井能够稳定、高效地取水。
在广西桂林旅游景区项目中,为五****酒店打设景观水井时,探地雷达在地下 15 米处发现了一个直径达 8 米的巨大溶洞。面对这一棘手状况,我们运用定向钻井技术,如同操控地下的 "灵活钻机",巧妙地绕开暗河通道,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大规模涌水与坍塌风险。使用纤维混凝土对井壁进行加固处理,确保井身安全。同时,在溶洞上方精心构建虹吸集水结构,充分利用虹吸原理,使水井出水量稳定在 80 吨 / 小时。搭配智能节水灌溉系统,根据景区绿化植物的需水特性与天气状况,精准控制灌溉水量与时间,景区绿化用水效率较以往提升 40%。该项目凭借卓越的设计与施工质量,荣获 "中国风景园林工程金奖",成为岩溶地区打井与景观工程完美融合的典范。